没有无用之人只有不会用人
许多管理者有非常丰富的人力,却经常向人资单位喊「欠人」,他们的说法是:「有人没才」,甚至抱怨企业主将不适用人力往单位放。根据英国管理学家特雷默(E. Tremmel)提出的「特雷默定律」,企业内没有「无用」人才,管理者选才时要看重的是他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将人放在对的地方,「企业内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
用人唯才要放对位子
「只要是人就有才,只是有没有将他摆在对的位子、愿不愿意给他时间与机会,人才才能为企业发挥***价值。」智冠集团智冠科技董事长王俊博,对于企业内人才的观念一直都有这样的认知。他深信,人都有可用之处,端看管理者如何用人,且人才并非随时都能发挥作用,有时还会出现「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状况。
他更强调,有时员工犯错并不代表「此人无才」,因为犯错或没有经验而未达到目标,这些都可以透过学习改善,除非是一错再错、不知改过,否则企业内没有员工应该被放弃,即使是一般被认定为「不能再发挥作用」的老臣,也不代表没有存在的价值。
王俊博的说法与特雷默提出的定律不谋而合,相同的案例也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中国历史上曾有非常贴切的实例来应证特雷默定律,就是唐太宗时代的太子宾客王珐。
有***,唐太宗要王珐评论朝中大臣的优缺点。他回答,房玄龄一心为国***劳、魏征留心向皇帝谏言、李靖文武全才,可带兵打仗又能担任宰相、温彦博报告公务详细又能公平公正转达汇报、戴胄解决国政难题井然有序,而他自己善于表扬清正廉署又嫉恶如仇。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唐太宗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唐太宗也是位成功的管理者,将各人力专长运用在最适当职位,让国家繁荣强盛。
相较于唐太宗对朝中大臣皆能知人善用,就像企业经理人或企业主,只要针对关键人才给予适当职位与机会,就能达到人才使用的标准。
知人善任别光看缺点
不过,这项工作落在中高阶主管身上将更为复杂。特雷默建议,中高阶主管在选拔人才时应该看重人才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才能利用个人特有才能再委以相应责任使各安其职,使团队在各方面趋于平衡。如果中高主管无法观察出基层才能,就会导致团队无法使出应有能力,造成彼此之间互不信服与冲突。
中华网龙协理陈志敏认为,对中高阶干部而言,用人最怕用到「无心」或「无德」之人,在「有心有德」前提下,几乎不曾碰到「无才」员工,即使这位员工只能做好简单的固定小工作,个人实力无法再提升或突破,那致少还有「做好一件事」的才。至于中高阶主管面对数十位甚至上百位下属,如何达到「将人摆对地方」的任务?陈志敏提三点建议,分别是科学工具、同事互动与主动争取。
特质分析良***做互动
所谓科学工具,指的是企业透过***向测验或人格分析等工具,将员工的「才」与特质找出来,辅以时间机会及训练辅导,再把训练好的人才摆在对的地方。同事互动,则是经由其他同事的评析,来了解某员工的才与特质,甚至征求其他同仁某员工调职的意见等。因为朝夕相处的同事比主管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员工,所看到与观察到的特质更真实。
主动争取,指的是单位因人员职务异动或新事业扩展,出现空或新职位时,管理者可透过开放争取方式,让有意愿同仁主动提出调职。陈志敏说:「多数员工都清楚自我特质与兴趣,有人愿意主动调职,就表示他对工作***质有兴趣或自认有能力,这也是让员工找到最适合自己职位的方法之一。」
陈志敏认为,企业规模不可能大到像国家一般,不可能需要所有***质的人才,有时放弃某些员工并非管理者不懂得用人,而是企业真的没有相关人力的需求,所谓「企业内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有时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