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己开始做起的一小步
记得多年前,有着企业人文大师称号的陈怡安博士在回国从事人文教育工作满廿年的时候,对自己与人生有深度的反思:「人与人之间如若没有信赖,人生将如浮萍一样,没有根。」看到台湾目前的乱象,与人心的浮动,似乎都一一在验证着这句话,那种没有根的痛,每天都在台湾各地上演。
面对社会的现象如斯,对身为企业或组织团体领导人的反思是,如果检视您带领你的组织与成员,是如同社会现象一样的乱,一样的没有根?还是充满着互信互赖的志同道合团队,有很大的凝聚力与归属感?这样的差别,是因何而起?
两个春秋战国的故事,或许说了一些各阶层领导人必须思考的内涵。
故事一:
从前,齐桓公问管仲说:「我要是过着使酒在杯子中变酸、使肉在桌子上腐烂般的奢华生活,对霸业有影响吗?」
管仲说:「这当然不是好事,但对霸业起不了多大的危害。」
「那怎样才会影响霸业呢?」桓公再问。
管仲说:「不能识别人才,将有损于霸业﹔能识别贤才而不能用贤人,有损于霸业﹔能任用人而不能信任人,将有损于霸业﹔能信任人却又使小人从中捣乱,也损于霸业。」
故事二:
春秋时代,晋国代夫穆伯攻打鼓城(位于现在河北的小国),攻了一年多,没有攻下。晋国的另一位臣子馈间伦向穆伯说:「鼓国管财税的官员我认识,请交给我去办,不用劳累将士,鼓城就唾手可得。」穆伯没有答应。
左右的人就问:「不折一戟,不伤一卒,鼓城就可以到手,您为什么不采纳这个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这个人,是个奸佞不仁的小人。若让他攻下鼓城,我可以不奖赏他吗?如果赏他,就是赏奸佞小人。奸佞小人得志,就会使得晋国之士,舍仁义而为奸佞,如果这样就是攻下了鼓城,又对晋国有什么帮助呢?」
管仲以为齐桓公称霸中原的事业,奢华虽不是好事,但不会带来致命伤。对霸业决定***影响的根源,还是在于不能用对人才、不能信任所用的人才。相同的,晋代夫穆伯,在用人上不以完成眼前的近利为目标,而却思考长久深远的价值影响力,不希望因为达成攻克鼓城的目标,却因用人的不当而使得社会风气败坏。
管仲与穆伯这两位领导人,所关心的是什么?是什么因素,让他们看到诚信的长久价值,而且坚持贯彻这个价值?是他们的心胸气势的涵养而已吗?还是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权力背后,是要为百姓国家的民生乐利与安居乐业负起责任?所以体认到『以百姓知心为心』,对长久价值的贞定,不为短期近利迷惑,是社会***的资本,也才是长治久安发展之道?
以诚信用人,以诚信为本的以身作则,那是领导人价值观的贞定。对组织价值的贞定,是让组织团体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更是塑造快乐的工作环境,让所有成员凝聚成志同道合团队的关键。你领导组织的价值观是什么?你信守你的价值观吗?你以身作则实践你的价值观吗?
或许,由自己开始做起的一小步,就是解决社会乱象根源的一大步。